在中央层面重申“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”的地位后,地方政府继续出台优化政策,促进2023年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,并出台多项政策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顺利运行。
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,包括福建厦门、四川资阳、山东济宁、湖北宜昌、浙江温州、江西南昌红谷滩区、安徽淮北、河南济源、黑龙江哈尔滨、湖南长沙、山东济南、江西南昌安义、内蒙古乌兰浩特、广西桂平、湖北武汉、江苏盐城、浙江绍兴、辽宁丹东、安徽亳州、广东东莞、江苏徐州、辽宁大连、江苏连云港、广西防城港、广西柳州、河南荥阳、安徽蚌埠、新疆乌鲁木齐、江西萍乡上栗县、安徽六安、湖北随州、吉林长春等30多个城市。
从政策内容的角度来看,包括终止购房限制,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,调整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,延长消费补贴,增加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,明确不承认贷款,鼓励团体购买房屋。
许多地方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
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,山东省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于1月29日发布《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部分政策的通知》,明确自2023年2月1日起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,调整住房套数认定标准,调整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。双缴存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增加至80万元;单缴存职工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增加至50万元。对于多子女家庭,购买第一套自住住房的,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增加至80万元,购买第二套自住住房的,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增加至50万元;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多子女家庭购买第一套和第二套自住住房的,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增加至80万元。
同时,第一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20%,第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30%。
湖北省宜昌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了《关于调整全市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》。自1月29日起,宜昌市户籍按政策生育二胎及以上家庭购房的,可按现有最高金额(60万元)的1.4倍申请公积金贷款,即84万元。
武汉继续实施二环外无限购政策。1月13日,武汉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二环外的新房和二手房都没有限购,只需申请购房资格即可通过。此前,武汉市住房保障和住房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曾回应2022年12月9日武汉市调整二环外限购政策的消息,称房交会期间只有新政策。
购房补贴实施期延长
同时,许多地方继续实施购房补贴和优惠政策。
浙江省温州市发文称,为了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,继续实施个人首次购买普通商品房和存量房(包括鹿城区、龙湾区、瓯海区、洞头区、海经区、经济开发区)。取得房产证后,给予购房款0.6%的消费补贴。实施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。
1月12日,江苏省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通知,将利用春节返乡高峰期,推出一系列促进住房消费的措施。其中,市区“八房”购房补贴延期2个月,鼓励各地线上线下返乡购房专场房展。同时,组织团购网上签证办理活动。各地组织群众集中选房签约活动,积极开展交房现场“交房即办证”活动,促进民生服务。组织银企对接活动。
1月20日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显示,为进一步促进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,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研究起草了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措施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2021年10月29日以后,在主城9区购买第一套或第二套新建商品房的家庭,凭网签备案《商品房买卖合同》、身份证明、购房付款票据、房产证、户口簿、出生医学证明等,分别给予1.5万元、2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。
第一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3.7%
除了调整购房政策外,今年以来,许多地方降低了第一套抵押贷款利率的下限。据诸葛市住房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,春节后,郑州、天津、厦门、福州、珠海、长春、沈阳等城市相继降低了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,新一轮住房贷款利率下调浪潮正在上演。到目前为止,30个城市已经降低了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,其中最低限额降至3.7%。
根据央行公布的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,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可以分阶段维持、降低或取消当地第一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下限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70个大中城市中有35个符合下调要求的城市。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,20个城市已经降低或取消了第一套房贷利率的下限。预计未调整的城市也有望跟进后续降低房贷利率。哈尔滨、温州、南宁等二线城市将有更多的城市在第一季度将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%以下。
今年1月17日,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强调,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,重点关注十二个方面。以增强信心、防范风险、促进转型为主线,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。大力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住房需求,坚定不移地坚持住房是为了生活,而不是为了投机,因为城市政策,准确的政策。推进建筑保障民生稳定工作,化解企业资本链断裂的风险,努力提高质量,建设好房屋,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,让人们买房租房。
中指研究院指数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,2023年供需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,需求方强调“精准政策”,企业侧重于防范和化解风险。一方面,需求方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“住房不投机”的定位,另一方面,强调“精准政策”,加强政策的准确协调,更准确地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,增强市场信心。